【2019习近平推动中俄关系走进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

  仲夏时节的莫斯科,阳光明媚,绿草茵茵。屹立在莫斯科心脏地带的克里姆林宫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老朋友,这座拥有八百年历史的雄伟宫殿也再次见证了希望之花盛开、友谊之树常青。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好邻居,真伙伴习近平推动中俄关系走进新时代

  当地时间6月5日,习近平主席应约而至,乘车驶入克里姆林宫。两国元首分别从乔治大厅两端沿着数十米长的红毯相向迈入大厅中央。相隔数步之遥,习近平和普京就已经热切地向对方伸出手,笑迎老朋友。

  时间仿佛驻足,场景如此相似。这是习近平2013年以来第4次到访克里姆林宫,第8次到访俄罗斯,深厚的情谊不言而喻。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经过70年风云变幻的考验,中俄关系愈加成熟、稳定、坚韧,习近平主席此访实现了两国关系提质升级,引领中俄关系迈入新时代。

  里程碑 也是新起点

  古老的莫斯科大剧院悄然矗立在暮色中,静静地述说着百年沧桑。大剧院内中俄建交70周年图片展展区,一张中俄抗战老战士紧紧相拥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两位老人一身戎装脸贴脸动情拥抱,眼神中、皱纹里都写满了动人的故事。

  这是中俄友谊弥足珍贵的一幕,也是两国人民生死相依、荣辱与共的最好见证。

  我们不会忘记,在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和抗日战争期间,中苏军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用鲜血铸就了牢不可破的战斗情谊。大剧院内,中俄建交70周年纪念大会现场响起习近平铿锵有力的声音。

  中俄始终践行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理念。70年来,两国关系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如今已发展成为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战略价值最高的一对大国关系。

  到访的第一天,中俄两国元首就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是中国对外双边关系中首次出现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表述、新定位,意味着两国将双边关系定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70年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习近平为新时代中俄关系擘画未来:互信为基石深化利益交融促进民心相通担当有为。他强调,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俄都是搬不走的好邻居、拆不散的真伙伴。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过去70年经验成果基础上,推动中俄关系进入更高水平、更大发展的新时代。

  构建互利合作新格局

  憨态可掬的友谊使者大熊猫如意和丁丁仅有2岁左右,最近他们入住了莫斯科新家莫斯科动物园。这是今年4月习近平和普京在北京会谈时定下的大熊猫合作研究项目。当地时间6月5日,两国元首共同出席了熊猫馆开馆仪式,缔造了中俄两国人民友谊的又一佳话,促进了中俄多领域间合作继续深化。

  中俄两国都处在国家发展的关键阶段,要携手并肩实现同步振兴。习近平指出,构建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中俄互利合作新格局,实现更紧密的利益融合,让两国人民共享中俄合作成果。做大双方共同利益蛋糕。

  在紧密的行程中,习近平和普京特地参观了长城汽车图拉州工厂下线汽车展。刚刚下线的汽车正是中国品牌+俄罗斯制造。5年前在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长城汽车和俄罗斯图拉州政府签署了《汽车工厂建设项目投资协议》;5年后,该项目即将正式投产之际,两国元首又在汽车引擎盖上郑重签字。

  当地时间6月6日,又一场特殊仪式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举行。习近平被授予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他在答辞中说道,这既是双方教育和人文领域密切交流的例证,更是中俄关系高水平的重要体现。他同时希望双方不断扩大教育领域交流合作。

  近年来,中俄两国文化教育合作不断深化。两国联合设计建造的圣彼得堡国立547中学成为当地的明星学校,被称为波罗的海畔的美丽明珠。校长安娜玛拉娅介绍说,学校非常重视中文和中国文化教育。未来,学生也更有希望考上中国的大学。

  在俄罗斯,学习汉语成为潮流,甚至列入高考科目。当地开设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高校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七八所增加到现在的60多所。

  春秋赓续,两国元首亲力推动,战略性大项目纷纷落地,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合作齐头并进。

  截至2018年年底,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27.1%,增速在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中位列第一。2019年,两国在能源、交通、农业、航空航天等领域重大合作项目稳步实施,黑河公路桥、同江铁路桥成功合龙,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将于年内通气,卫星导航系统合作成果显著。

  下一步,中俄双边贸易额将向2000亿美元迈进,双方将深入挖掘新兴领域合作潜力,各地方加强交流互鉴,实实在在造福两国人民。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普京曾说: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成功的俄罗斯;习近平则在6年前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回应:中俄共同发展将为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正能量。

  在两国元首引领下,中俄关系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这不仅事关两国人民福祉,也关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期待大国方案,更期待大国担当。习近平在此访中指出,在国际事务中要贡献更多中俄方案。

  开展国际合作离不开真诚互信、志同道合的伙伴。当地时间6月7日,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世界倾听中俄和声。习近平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并系统阐述了开辟崭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三点主张。普京则强调,不平等的国际秩序不可能稳定和可持续。

  不到3天时间,习近平辗转莫斯科、圣彼得堡两地,出席近20场活动。与俄方领导人共同签署《中俄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俄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共同倡导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多边主义,打击恐怖主义,致力于维护全球战略稳定,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中俄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坚定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体系,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为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注入强大正能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习近平话语坚定。

  高水平、强有力的中俄关系,不仅符合中俄双方利益,也是维护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正如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所说:只要中俄站在一起,世界就多一分和平、多一分安全、多一分稳定。

  俄罗斯有句谚语:大船必能远航。中国有句古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承载着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期待的中俄两国关系必将行稳致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

  东北大学从2014年起推出与信仰对话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诵读会,引导学生在领略经典中认识客观真理、追寻人生价值。图为东北大学思政课品读经典课堂。新华社发

  华中科技大学思政课课堂。新华社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为做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1.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先后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方面人民获得感明显增强。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立德树人,师德为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每个教师都要珍惜人民教师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进入新时代,教师的角色更显多元,任务更加繁杂,然而其核心使命当数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本质上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在教书过程中育人,在育人过程中将德放在首位,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关键,在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2.筑牢教师的信仰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传道者明道、信道是前提和基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排在首位的是要求高校教师明立德树人的责任之道,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教育事业。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教师应有这样的政治觉悟和责任担当,认识到自身职责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断增强为党的教育事业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校思政课教师为例,明责任之道首先应做到政治要强,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四个自信强基、两个维护铸魂,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同时,要求高校教师明立德树人的知识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理论的清醒和彻底,是信念坚定的基础和前提,是实践深入的导引和支撑。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明知识之道应做到思维要新,即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学懂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做到视野要广,全面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发展历程、辉煌成绩和根本优势,努力提高政治理论素养;深入了解基本国情和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变化,明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根本特质、认识深化改革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的深刻内涵及面临的严峻挑战,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砥砺奋发前行的勇气和信心。

  说到底,筑牢教师的信仰根基,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的要求,有底气、有信念地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方能理直气壮地教育说服学生,以情感人,努力成为学生理想、信念和道德的表率,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重任。

  3.培养教师的炽热情怀

  教师的天职本分乃教书育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承担着铸魂育人的神圣使命。高校教师不管名气多大、荣誉多高,教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如果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后面的每一粒都会跟着错。因而,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真正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教师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这要求思政课教师树立高远理想追求,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学生做出表率;做到下苦功夫、求真学问,以扎实的学识支撑高水平教学,同时要躬身实践,身体力行,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提升教学艺术,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改革手段、改造课堂的能力,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真正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

  概言之,高校教师要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要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必须时刻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激励自己,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在教书育人实践中关注、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欣赏、信任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茁壮成才,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美好的生活。

  4.发挥教师示范作用

  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教学科研活动中,体现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应聚力坚持四个统一标尺,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修师德养师风,起好模范示范作用。

  高校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既做传播知识、思想和真理的工作,更做塑造灵魂、生命和人的工作;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要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和人格魅力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自觉,耐得住寂寞,潜心研究学问,时刻关注社会现象,在实践中汲取养分;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课堂上怎么讲要有规范,教师的言行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而言,要保持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良好形象,做到人格要正,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把每一堂思政课上好,坚持八个相统一,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同时,还应做到自律要严,强化底线意识,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践行良好师德师风,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

  高校教师从事的是特殊的职业劳动,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直接关系学生能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新要求,切实增强师德自律意识、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以人格魅力和知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回归大学本体育人价值,切实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切实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在实处。

  (作者: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黄蓉生)